湖北省红安县村医现状和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湖北省红安县乡村医生队伍结构现状、能力需求及村民健康服务需求,为制定精准化、实用化的村医能力提升与保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与资料查阅,对红安县各乡镇卫生院所属村医进行调研。结果:村医的学历结构以大专为主体,工作年限分布广泛;普遍存在老龄化与学历瓶颈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村医对“临床知识与技能”以及“中医技术与方法”的培训需求最为迫切;村民则高度关注“疾病预防与管理”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但对医保政策等法规资源信息知晓度低;现有培训内容与村医亟需的实操技能存在错位。结论:需构建“技术提升(突出急症慢病规范与中医适宜技术)+ 政策沟通 + 健康宣教”三位一体的精准培训体系,并同步强化职业保障(如养老、责任险、晋升通道)以稳定队伍。通过优化培训模式与完善保障机制相结合,有效提升村医综合服务能力与职业价值感,切实发挥其农村健康“守门人”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新一轮审核评估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学督导体系优化路径的思考
目的:立足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对质量保障的高阶要求,探索医学院校教学督导体系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与优化路径。方法:以西安医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政策解读与问题剖析,系统梳理教学督导工作在信息化支撑不足、改进闭环断裂、结果应用薄弱、队伍发展滞后等维度的瓶颈问题。结果:以审核评估为导向,提出“数据融合、闭环强化、结果应用、队伍发展”教学督导体系的优化路径。结论:在新一轮审核评估背景下,教学督导体系的建设更需注重系统性优化,以实现从单一的“合规性检查”向复合型“发展性诊断”的转变,为医学院校强化“自查和自纠”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形成“五自”质量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患者转科状况 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影响
目的:收集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转科相关资料,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患者的转科现状,以及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影响,为改进全科教学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 2021-2024 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的转科数据,对患者基本情况、转出科室、转科原因、转科诊断及转科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2021-2024 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共收治住院患者 3803 例,其中男性 1934 例次,女性1869 例次,年龄 18 ~ 99 岁,平均年龄(65.3±12.8)岁;转科患者 160 例,共涉及 14 个临床科室,其中转科次数最多的前 5位科室分别为: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骨科、呼吸内科;转科原因包括明确诊断、完善专科检查、专科协助治疗、进行专科评估等;转科处理意见主要分为完善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或介入治疗等。结论: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的转科涉及多个临床科室,诊疗范围包括各个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转科科室体现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临床需求和特点,转科原因和处理意见主要包括明确诊断、完善检查及治疗。分析转科现状,帮助改进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工作,提升全科医疗质量,是向全科与专科之间高效协作与分级诊疗迈出的重要一步。
肿瘤防治科普知识之——机器人手术篇
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概念,在世界微创外科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性外科手术工具。利用机器人做手术时,医生的双手不碰触患者。一旦切口位置被确定,装有照相机和其他外科工具的机械臂将实施切断、止血及缝合等动作,外科医生只需在控制台上,观测和指导机械臂工作就行了。该技术能够支持医生跨越地理空间限制,在地球的一端借助远程操控与通信系统,对位于另一端的患者精准实施手术。
肿瘤防治科普知识之——胃癌
我国胃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西北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要高,且年龄多在 50 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2:1。由于饮食结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本文就胃癌的预防与治疗需要注意的知识点进行科学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