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乙烯苷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观察二苯乙烯苷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器官段培养方法,以同型半胱氨酸和不同浓度的二苯乙烯苷共同处理血管段,用DMT Myograph动描计系统记录在K+、PE、5-HT缩血管物质的刺激下离体血管张力的变化;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HHcy模型组、二苯乙烯苷低剂量组(40mg/kg)、二苯乙烯苷中剂量组(80mg/kg)、二苯乙烯苷高剂量组(160mg/kg)共5组。治疗结束后,ELISA法检测血中AngⅡ、AD、NE、5-HT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组小鼠主动脉和微动脉血管形态结构、血管平滑肌纤维及胶原蛋白沉积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二苯乙烯苷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二苯乙烯苷可降低HHcy模型小鼠血中AngⅡ的水平;二苯乙烯苷给药后,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微动脉血管胶原纤维沉积减少,微动脉血管的弹力纤维增加。结论:二苯乙烯苷可降低Hcy引起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抑制此类物质对血管的收缩作用,降低HHcy模型小鼠AngⅡ水平,还可改善HHcy引起的微动脉损伤,且其对微动脉的保护作用明显强于输送血管。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及其抑制剂在 2 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高血糖是诱发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目前临床推荐糖尿病伴有心血管疾病应尽早使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很多大型临床试验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SGLT-2i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肾病的死亡率,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尚不清楚。本文将通过对SGLTs及其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以评促建,加强学风建设——以西安医学院为例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对高校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良好的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西安医学院针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发现学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中抗干扰能力差、心理素质不好等问题,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完善教育教学相关制度、营造校园文化,激发学习热情等建议,加强学风建设。
一粒尘埃的旅行
本文通过一粒硅尘颗粒的视角,描述了硅尘如何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并在肺部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硅尘颗粒直径小于5微米时,能够直达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后释放硅酸,导致巨噬细胞崩解和炎症反应,最终引发肺纤维化。长期积累会导致硅肺病,严重时可能并发肺结核、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文章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提出了包括改革生产工艺、个人防护、定期体检和加强体育锻炼等措施,以减少硅尘对人体的危害。最后,呼吁人们重视防尘,保护呼吸系统健康。
肝脏的戏剧人生
本文以拟人化视角讲述了肝脏从健康到病变的全过程。作为“将军之官”的肝脏本通过代谢调控维系人体健康,却因主人长期酗酒陷入生存危机。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等毒素引发脂肪堆积(脂肪肝阶段),持续损伤导致肝炎、纤维增生(肝硬化阶段),最终在持续刺激下癌变。病危的肝脏通过制造疼痛、黄疸、出血等症状发出警报,促使主人就医发现早期肝癌。经手术切除和戒酒治疗,肝脏与主人重获新生。通过“肝工厂”从功能代偿到衰竭的四个病理阶段(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警示酒精对肝脏的渐进性损伤,强调“没有一滴酒是无辜的”的核心警示,呼吁珍爱生命、远离酒精危害。